•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投资指南

打开“文化宣城”长卷:山水满城诗遍地皆是景

发布时间:2016-01-19 10:09 信息来源:宣城新闻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开这一幅“十二五”绘制的“文化宣城”长卷,在“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带动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匠心独运,非遗保护传承流光溢彩,群众文化活动姹紫嫣红,文物保护精雕细刻……一城山水满城诗、遍地文化皆是景!

这一幅长卷,值得细细品鉴——

细描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我市建成村级文化广场585个,村文化活动室796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各县市区都建成(或完善)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市本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全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8%。

 

1.jpg

夜色中的市图书馆

 

12月28日,记者来到郎溪县姚村乡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上,放学的学生们正在打篮球。农家书屋里,几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读书。楼上的电子阅览室还有两位年轻的农民,在网上查阅种植技术资料。姚村乡综合文化站站长熊奎告诉记者:“我们的农家书屋‘富裕’得很!目前有六千多本书,有一百多盘光盘、光碟,30多种报纸杂志。”附近的村民,走几步路,就能读书、上网、健身,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今天,我市所有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成文化活动室。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个集阅读、体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文化新平台,正成为基层农民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第一选择”。

不仅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红红火火,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大步提速。总投资1.8亿元地级市中体量最大的市图书馆新馆,正在完善内部设施。

这个城市建筑新地标,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落成,都体现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底蕴和“山水诗乡”的特色。建筑上,书匣式的外观设计,笔墨纸砚元素的妙用,匠心独具。这个新图书馆,承担的使命,不仅是单纯的藏书读书之所,更是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交流中心,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精神地标”。

2015年,全市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与63个乡镇站点建立了总分馆制,开展了阅读推广联盟活动,馆际互借的借入借出文献总量达到17042册次。

施重彩—让非遗传承有活力

★“十二五”:我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45个。全市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2.jpg

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开幕

 

2015年10月24日,中国(宣城)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在宛陵湖畔开幕。这是文化活动的盛会,更是“山水诗乡·多彩宣城”文化魅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开幕式上,宣笔制作、皖南剪纸、绩溪上庄宫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为盛会增添了一道重重的华彩,让人留下深深的念想。连续两年举办的敬亭山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周,各类民俗非遗的展演更是给宣城市民带来了文化大餐。

“非遗保护与传承,关键是要让传统技艺活起来”,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科长黄寿元认为,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就是让非遗走进现代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它。

5年来,市文广新局扎实开展了非遗项目的普查、申报,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截至2015年底,我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区、县四级名录体系。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跳五猖等6项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宣纸制作大师邢春荣、徽墨制作领军人汪爱军、皖南花鼓戏名家杨玉屏等6人,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3.jpg

绩溪县家朋乡“油菜花节”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我市在申请建设非遗生产基地方面,取得大突破。先后争取到国家、省级非遗项目资金扶持近1600万元,绩溪县被列为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中国宣纸集团、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建设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10家。

保护是基础,如何让这些文化瑰宝延续生命力?我市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宣城特色”。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非遗进景区、非遗上舞台……植根于现实土壤,这五年,一批传统技艺生机勃勃。

宣州区组织了皖南花鼓戏、皮影戏进校园活动。市区第三小学专门开办了特色课堂“非遗剪纸”,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学习了解这个传统指尖艺术。绩溪是非遗保护大县,活动格外丰富。阳春,家朋乡“油菜花节”多彩绽放;初夏,上庄镇“安苗节”,以“火马”为代表的非遗展示,散发浓浓的徽韵;九月,尚村“晒秋”,吸引全国的目光;金秋,“徽菜文化美食节”让徽文化传播更远更广……在上庄镇党委书记胡广义眼中,“安苗节既是绩溪古民俗的展示,更是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大泼墨——群众文化活动多增幸福感

★“十二五”:我市累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共4万多场。完成了1699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全市657个村提供了视频节目播放、文化娱乐活动等3000多场,送戏进村3500场。

 

4.jpg

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节上的戏剧表演

 

12月28日晚上6点,泾县桃花潭镇包村村民胡光胜早早地等在文化广场。他打听过了,今晚,放映的是《智取威虎山》。虽然天气冷,但大伙看电影的热情很高,小小的文化广场早就座无虚席。“看电影、唱大戏、跳广场舞……我们村可热闹呢!”胡光胜觉得,这日子真是越来高兴。

他的幸福感,来源于大手笔推进的“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5年来,我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万多场次。广场舞是老百姓最喜爱的一项文体活动,市文广新局采购了300多套便携式音响,发放到村和社区。

电影送进村,文化大戏也唱到了家门口。2015年3月27日,绩溪县家朋乡举办了一场梨园徽韵戏曲演出,吸引了四乡八镇的村民,获得了满堂彩。

板桥头乡坐不住了,村民们暗自较劲,“我们也能办一台这样的大戏!”这个乡组织起健身操队、锣鼓队、腰鼓队,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在村口演了三天。

让群众广泛参与,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源泉动力。72岁的谢茂林是文艺爱好者,更是文化活动热心人。在她印象中,现在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年年唱大戏”。谢阿姨由衷地开心,“广场活动真丰富,既让我们文艺爱好者有一试身手的舞台,又让大伙儿天天乐……”

对宣城老百姓来说,一年一度最乐的当然是“三月三”,到敬亭山。这是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参与度最高的文艺大聚会。2015年4月,“第二届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市及全国各地游客256.7万人次。活动期间,民俗文化展演、摄影展、诗朗诵……,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闪亮登场。台上歌声飞扬、舞姿翩跹,台下掌声不断、热情互动。“印象·敬亭山”摄影展,一幅幅美图,让人流连忘返。“敬亭之春”诗词吟诵会,国内诗歌名家荟萃一堂……

“百场文艺下基层”、“百馆千村文化结对巡演”、“文明创建送文艺”,5年来3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宣城春晚”等系列活动,打造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更让一批优秀节目脱颖而出。《月亮起山一盏灯》、《笋儿尖尖》等节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大奖。

精雕琢——呵护文物留住历史根脉

★“十二五”:我市共有文物保护点2393处,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总量达17处。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15处,总量达19处。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可移动文物47133件,新增可移动文物18520件。座落在美丽的宛陵湖畔的博物馆新馆正在进行布展,即将对外开放。

 

5.jpg

黄田古建筑群

 

12月30日,记者来到泾县黄田,淡灰色的青石板路蜿蜒伸展,路两旁的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深深浅浅是时光的印记。

这里作为文物保护国家样板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全方的保护维修。2013年,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处“国保”单位,作为文物维修保护标准化示范工程,经过积极争取,我市泾县黄田古建筑群位列其中。当年6月,这项工程启动,累计投入维修资金1亿多元。

这是精雕细琢的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一点一滴恢复原貌。如今,“东新桥”、“崇德堂”、“文昌阁”等7处文物点已修葺完毕。

以这样的方式呵护文物,留下的是精品,留住的是历史。维修中,古民居里生活的居民,由政府妥善安置,修缮后,居民再回迁至古屋中。市文物局局长刘政认为这样的方式值得推广,“人是民居的灵魂,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修葺,保护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为下一步更高层次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及旅游开发做好准备。”

这个文物保护工程,还惠及了黄田村民的生活。村民郭儒林的感受是,“通过系统的维修改造,村里路灯亮了,路好走了,变得更美了。”他说,有这么好的环境,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作为一名黄田人,他有责任守好古屋。

 

6.jpg

广教寺双塔

 

黄田古建筑群保护,是“十二五”我市文物保护的一个样本。为守护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5年来,共争取省和国家文物保护经费3.5亿元。广教寺双塔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全面呵护。这个国内现存唯一的宋代双塔,经过一年多的封塔整修,于2015年重新对外开放。“前几年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双塔出现了塔基砖块裂缝、塔壁砖块风化、塔檐砖块脱落现象。”刘政介绍,文物部门经过再三考证,维护、整修慎之又慎、细之又累,最终展现出双塔历经沧桑最真实的形态。

……

5年来,正是一次又一次精雕细琢,让“文化宣城”长卷透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历史质感,底蕴深厚,韵味悠长……

5年来,文化事业繁花似锦,文化产业欣欣向荣。新增两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8家企业入选2014年度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

5年来,文化旅游满园芬芳。“宣城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工程”等八大文化旅游工程规划编制完成。敬亭诗径开放、韩愈文化园开园、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当选“美丽中国·最具品牌价值艺术节”称号……“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绽放异彩。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这幅“文化宣城”长卷,将在“十三五”,续写新的芳华,那就是建设“文化名市”,成为“文化强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