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投资指南

宣城这些有故事的地名,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6-04-18 14:57 信息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豆腐巷、元宝街、阳德路、木直街……说起这些地名,每一个老宣城人都太熟悉了,它们承载着很多人成长的记忆。曾经,跟着妈妈在豆腐巷买过豆腐;曾经,在木直街逛过老百货大楼;曾经,听过宣城“九街十八巷”的老故事。现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开始了,我市也已进入了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阶段。有些曾经熟悉的地名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尘封,但还有一些装载着我们青春和乡愁的地名,将在此次地名普查中被保留或恢复。

静静地,让我们细数这些被保留的老地名,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吧!

鳌峰

说起鳌峰,这两个字的使用率可不是一般地高,鳌峰路、鳌峰桥、鳌峰新村、鳌峰办事处……“曝光率”如此高的名字,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鳌峰,位于宣城城区东南隅,东临宛溪河滨,西界宣城市委大院。南唐宁国军节度使林仁肇在此整修城池,觉得宣州整个地形就像一只乌龟,俗称为鳌城。宣城又名陵阳山,因仙人陵阳子所居而得名。陵阳山貌形似巨龟,巨龟亦称鳌。远视陵阳山酷似大鳌浮云。那鳌头,鳌身,鳌尾,便是陵阳山三大主峰。其中,陵阳山最高峰为鳌身,1700年前建有谢朓楼;第二峰为鳌尾,即晋时所建的开元宝塔。鳌头则为第三峰,故命名为“鳌峰”。

叠嶂路

提到叠嶂路,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字颇有现代感!它既不像鳌峰,听起来有故事;又不像豆腐巷,看起来一目了然。殊不知叠嶂路之名取自“叠嶂楼”,也就是谢朓楼。当年,唐御史丞兼宣州刺史孤霖将北楼改建,遂重新提名。

现如今的叠嶂路,全长约1080米,分为叠嶂东路、叠嶂中路、叠嶂西路。从火车站一直延伸到西林小区。

明镜湖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站在谢朓楼,远眺城东,吟出这首千古绝唱。“双桥”说的是济川桥和凤凰桥,“两水”是宛溪、东(句)溪两水,所夹“明镜”正是明镜湖。古“明镜湖”处原为湿地,面积很大,后来逐渐淤塞,慢慢消失。

如今,在古“明镜湖”原址以南,宣城市城东新区的位置,新的明镜湖公园已于2014年10月8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火热建设中。建成后的明镜湖公园占地约88658平方米,水面约30000平方米。

张果路

原名宣湖路,民国八年邑人陈恭等十六人捐资由城北铁冶冲移址重建。当时是工程队给起的名子。湖是指湖田生产队,宣就是宣城火车站,当时这条路就是火车站通往湖田生产队的,但不少市民以为是宣城到湖州,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

2013年,这条路改为张果路,因张果墓正好在此路附近。张果是南宋时宣州的知州。建炎年间(一说绍圣年间),宣州发大水,整个城几乎被全部淹没。张果为了使宣城百姓不受水患,抱万民册投江而死。老百姓将他厚葬在现在的柏庄小区附近,并立碑。

九同路

常去梅溪公园遛弯的市民,一定看到过梅溪公园内的九同碑。九同路由此碑得名。这里的九同碑均为清代道光18年所立,全部为宛陵梅氏家族的墓碑。这些碑对于研究古代民间家族墓葬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

那些桥

宣城还有很多以桥命名的地方,例如一里桥、三里桥、五里桥,因距离县衙的公里数而命名。当时县衙的位置,就是现在宣城市第一小学的位置,以此为中心依次向两边辐射延伸。

说到桥,必然少不了宛溪河上的五座大桥。

济川桥:此为古名,旧时的济川桥是浮桥,建于隋开皇年间,横跨宛溪河。明正统年间,知府袁旭将其改建为石桥,取名济川桥,桥中孔门上迄今还刻着《济川桥》字样。随后多次重修。最后一次维修时1979年,桥基保持明清风貌,俗称东门大桥,是宣城人出入东门的重要通道之一。

凤凰桥:与济川桥同时建造,也同时改建,取名凤凰桥。

鳌峰桥:因鳌峰得名。

宛水桥:长81米,宽8米,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后来改为南门桥,此次地名普查将恢复其古名。

响山桥:因宛溪、清溪在山下交汇,汇成响谭,舟楫做响,故名。

九街十八巷

在宣城的方言中,街发音为(gai),巷发音为(hang)。于是,只要你说出“九街(gai)十八巷(hang)”,那么,你一定会被回以会心的微笑。

会说家乡话,还要懂它的历史。早在清末民初,宣州古城城内街巷交织,有“九街十八巷”之说。街巷多由青石板铺成,树木成荫,高低起伏,颇具山城风味。这些街巷名称多约定俗成,有的以官署所在地得名,有的以各种市场所在地得名,有的以名人府第得名,有的以庙宇祠堂得名,有的则以地形特色得名。

九街:阳德街、西直大街、迎恩街、锦城街、镇前街、福星街、木直街、元宝街、奉公街。

十八巷:孙家巷、瓦碴巷、羊市巷、茶叶巷、豆腐巷、低巷、里仁巷、萱花巷、魁星巷、孝义巷、王家巷、槐树巷、朱衣巷、古秀才巷、塔影巷、鹿巷、姚家巷、茶叶巷。

此次地名普查中,依然保留使用的街巷:

阳德街、锦城街、木直街、元宝街、豆腐巷、萱花巷、孝义巷、朱衣巷。

新闻链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目前,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阶段,预计明年全部完成登记工作。据宣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陈龙坤介绍,1980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距今已30多年。现在的城乡面貌和各类地名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政区的调整、部分自然村庄、乡村道路的改建,一批老地名消失;同时,通过新(改)建河流、水系、住宅小区、道路、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等,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地名意义的新的地理实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